|
回复:非常时期谈松香
魔鬼就在细节里
* b# A6 G/ i- A# e3 w! \5 [' a+ x% t1 M" O5 N
自今年五月份以来,松脂主流价格由开市的2.6元/斤直升到3.2元/斤(马尾松),可以说是“天天向上”。从市场的供需关系分析,当时脂价突破3.0元/斤难度很大,这是松香下游绝大多数人的看法。为什么会看走眼呢?按照价值规律和市场供需分析,这些看法似乎非常有道理,从理论上也讲得过去。但是,人们在正常思维中却忽略了一个细节,那就是脂农心态。% Q9 O3 q; ~$ a% u2 \
笔者有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把松香厂、松香深加工业及松香下游企业人士比为“穿皮鞋”的;松香上游的松脂商(脂贩)比为“穿跑鞋”的,脂农比为“穿草鞋”的(比喻不当,请别对号入座)。
8 h* j1 v9 l" d2 f0 g. H2 U% | 穿皮鞋的必须对行业各个环节的动态加以关注。为什么今年8月前在松香市场供需并不矛盾的情况下松脂价格连续上涨?这是在大多数穿皮鞋的预料之外。比如说松香深加工吧!自脂价突破3.0元/斤以后, 宁愿买冷香应付也不收购松脂。在脂价越走越高的情况下,才改变策略,下手收购。松香厂呢?也有雷同之处,都是由脂价逼着香价走高。
( H- L7 o( U6 W8 { 穿跑鞋的情况不一样,即要看市场变化又要观脂农的脸色。他们的经营特点是出手快,一旦风吹草动,比“范跑跑”还快。脂商生活在基层,与脂农同呼吸,但不共命运,对松脂情况了如指掌。穿跑鞋的与松香厂有相似之处,如果做左手进右手出的买卖,到年末只是“杨白劳”,依赖的是囤积商品的升值。脂商与脂农前期对市场看法完全一致,为了自身利益,对脂价走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9 N6 ?$ |7 v8 g6 | U# K! Q0 F
穿草鞋的今年的确很“牛”。本人在6月中旬说过,今年脂价前期的话语权属于脂农,的确如此,脂农难得翻身一回嘛。无奈的脂农在计划经济时代由政策左右,在市场经济时代被工厂和脂商右左。今年的雪灾才使大家形成了“松脂大减,脂价大涨”的共识。这种共识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不亚于北京再办一场奥运会的宣传效果。什么今年松香用量减少、市场疲软等不利因素那是穿皮鞋的说法,懒得去考量。(笔者与同仁在今年6月中旬做了一次最基层调研,对象有脂商、脂农。有说普通话的、有说壮语的、有说粤语的、也有道土家话的。虽然不敢说代表主流,但笔者认为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所以在7月初的松脂降价风暴中才敢出“目前打压松脂价格为时偏早,恐怕只能改变市场气氛,很难改变市场趋势”的狂言)。用脂农的话说,“对门火烧山,与我不相干”。再加上前期雨水偏多,造成松脂阶段性的明显减产,更坚定了脂农原来的看法。这样的心态一时很难改变,这种固执心态所造成的市场影响可想而知。市场风险也逐步向工厂转移,当然,或许也是机遇吧。. J! F4 Z" |9 T7 ^0 u
真可谓是:穿草鞋的不知穿皮鞋的苦,穿皮鞋的哪知穿草鞋的心啊!
# H3 o, Y' W+ e/ w2 c e- [8 U" g8 q6 `. n( J7 f" l
; I9 L: E4 }) w1 w3 I% {( Y. }0 `9 C1 F
* Q0 G3 }( f* E& {9 h
0 \6 p0 M% i2 P* Y, _8 s# u
2 A: B- V2 |6 K3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