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中国醋酸今后发展前景的一点看法
8 s% u0 ~2 ~0 ?4 j9 b5 o陆蠡珠 : o: k8 ^2 Z- K0 p' s
1 @6 w5 Q/ n" g. f& Z! a5 _
醋酸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目前全世界的生产能力已近900万吨,产量约700万吨。中国醋酸生产能力达到135万吨,约占世界的15%,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4.3%,达到97万吨左右。国内醋酸生产装置的开工率仅71%,低于世界醋酸装置75-76%的开工率水平 。醋酸业界有的人士认为中国的醋酸市场产需基本平衡,进口量仅占17%,缺口不太大;有的企业担心入世后世界几大醋酸生产厂商对中国市场将产生巨大的威胁。因此,不少人对国内醋酸行业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供参考。
$ E2 T5 P, T1 s. Y$ A$ ?1 g/ S8 K; s) ~2 I) | P+ s
醋酸是用途极为广泛的有机酸,主要用于生产醋酸乙烯、醋酐、对苯二甲酸、聚乙烯醇、醋酸乙酯/丁酯等酯类、醋酸盐类、氯乙酸和醋酸纤维素等。醋酸也用于医药、农药、染料、涂料、合成纤维、塑料和粘合剂等行业。由于其用途广泛,因此,对化学工业、医药工业、轻工业、纺织工业等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O- M0 r4 G7 S9 `0 d0 k( O; e; n: Z; Q; g# d
从消费结构分析, 目前 我国醋酸消费构成是: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等约占醋酸总消费量的20%,对苯二甲酸约占18%,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乙腈等占15%,染料占14%,醋酐占8%,医药占10%,其他占15%。我国的消费结构和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不同,国外醋酸主要消费领域是醋酸乙烯、对苯二甲酸、醋酐和醋酸酯类等方面,其中以醋酸乙烯消费量最大,约占总消费量的的45%,其次是PTA。由于我国是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大国,目前PTA生产用的醋酸量居首位,而国内目前PTA的供应量仅占国内消费量的45%左右。根据国家发展规划,预计今后几年中国PTA将进一步加快发展。同时中国的醋酸乙烯及其衍生物、醋酸纤维、醋酐和醋酸酯类等也将有较大发展。因此,我认为中国醋酸市场的前景还是好的,关键是醋酸行业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以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 ) z9 }5 n, K8 U6 S
* r; \# K: m- n$ B$ ]0 [
为提高我国醋酸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点应将国内几套大的醋酸装置进一步大型化,以达到国际经济规模。. . L! U) h0 w& ]4 L0 @
* t3 C) W; U! e) j# |$ G8 X据 英国Tecnon咨询公司的报告称,2000年全球醋酸生产能力为862万吨(2002年预计达898万吨)产量为649万吨。其世界主要生产商分别为Celanese、BP-Amoco、Daicel、Acetex和MiLlennium等五大公司 ,它们拥有的生产能力已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80%以上,而且还将进一步扩大。目前世界最大的单套醋酸生产装置已达100万吨/年,其次是67.5万吨/年。而我国目前最大的生产厂是吉化公司21万吨/年(多套)。单套最大是四川扬子江为18万吨/年,与国际大公司相比还有很大距离。 . S; y, d, w3 d+ v
1 n2 t9 I( e5 [4 R4 V- v1 v从全球看,亚洲是生产能力最大的地区,2000年的生产能力为310万吨,占世界的36。2%,北美286万吨,占33。3%,欧洲252万吨,占28。1%,其他地区21万吨,占2。4%。从今后发展趋势看,亚洲市场有很大的潜力,将继续成为世界醋酸发展的热点地区。 / P% `* G' h; T
. i& W7 U: n, W, `据该公司分析,今后几年世界醋酸仍将以3。8%的速度增长,其主要原因是世界PTA和醋酸酯类将以5-5。3%的年均增长速度继续增长。 & z5 a! l2 H9 j; E: T
- }$ R% I2 t4 T H
! t F! c! H. ?: u# p E. p. _
/ s6 w5 d7 v; F: [' ]7 z
1999-2003年世界醋酸供需情况及预测 (kt/a) 8 }4 l& F) ~6 c( ]$ d8 g6 V+ _
) a8 C. X/ f$ U0 ]3 j6 i4 n( Q年份 - b+ f" ^, T( M8 ]) u/ C' S4 h2 f
1999 ! D, [4 A# s; A* H" F
2000
' Z( N7 L! q E5 y! }2001
8 `" P6 [1 A9 e+ M* k! G4 s2002 3 F5 t& O" \* ~/ J' C' A
2003 : {* E/ u+ B6 c& \' E- B* L
年均增长率,%
3 c% V: E# u. r; C
5 A) T3 y' x. Y6 c5 n8 b% Q生产能力
7 t% J% o% l, x5 o9 a% Z8250
, I" P }$ \5 s+ u8620
! {( e/ T% [6 L/ r: d6 U, Y8968 $ T$ `/ T: W' u
8982 ; N& U' L1 m- Y% O
9562
: K x; c9 F+ A& j3.8
) B- e. j/ K) m$ N: a! R2 S# H$ Z
$ X1 ]% `! |% m( P) I; Q产量 4 U- ]6 H* S$ Y( H
6317 # Q0 L! Q! ]0 L# n- @. H
6490
( `) n: ~5 j$ |$ n! }6706 7 y( }. Y( y/ ^+ R" U; p6 X
6923 5 b5 W% P# d" n6 t0 w
7118
: c0 L" A8 }; m/ y/ `3.1 6 g) R$ z9 }0 T. S) i( _/ }( X
+ R ? _5 C# n" L( h* c0 y/ v! ~开工率,%
; l9 p( Y( Q! Z' M76.6
3 t3 D3 S4 I: f7 m75.3
( F) N5 x# r* f1 b! |/ T; n; H74.8
$ Z4 i- d! _0 a7 h77.1 6 F1 i1 x2 {* e' s* R
74.4 / c5 |$ l. L3 ?6 J/ r8 O, [
-0.7 8 M Z3 B: O; q
; \ T4 G5 W0 p, t+ O }, Y: O用于醋酸乙烯 , O6 M1 @+ R6 |: i) o2 x% h
2814
! a5 }9 |( Z4 a7 e; w% q2902 & S9 @' h& R/ V
2950
0 ^5 h- z. f r/ ^" h) R3030
; a5 j# {1 d' P$ N$ I* D/ Z3099
1 d) I7 E5 W/ O/ M4 K$ ?2.5 # P8 {8 Q; H3 W6 [* s( v+ ]. a9 E7 c
) T7 F1 ]. H& I5 ^用于PTA溶剂
" a5 Y& ^, h5 z. I1 B" z% L1106
/ B2 B3 I* M5 f7 P1109 # N8 V) T5 b- \! b+ | U1 Y
1190 % d* j# ?. D- S& f N. y$ g
1274 9 h4 Z, X7 p+ J5 b- i" `& [
1361
& n+ o5 Q$ I9 h; W8 t5.3 8 _ ]: W, u9 p' Y9 R' j
. P# G3 m5 _, @5 ~
用于醋酐
; B T5 F3 ^ H7 l866
3 |2 c' P' [# p' l874
2 j; O: n1 v. G. Q8 a6 V" S889 " j: o, \+ R9 ?+ K$ f6 `
904 % ^$ z% Q! Z0 @
918
/ R x1 b% j/ M J! b- u1.5
3 x! s' @4 w9 |: D' k2 P! n; E8 Q0 G6 V
用于醋酸酯类 7 E. k/ ?2 [) D. J
809
* f# v* F% ^& f* |$ X* h9 M7 W' {873
6 `2 C& j/ P' ^3 x5 M937 - b7 @7 z z) s* }
966
; c; Q) c% ` F1 f987 1 S, g2 I7 k4 p4 G$ I: s( y/ O
5.0
" F5 q+ n* w4 S4 L% P+ u! y7 v4 R5 t% J! i
3 g0 e1 N+ ~$ g$ {5 m
9 @3 @- Q0 |4 j: }. _2 H* s Q4 |5 L4 K6 p! i* M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醋酸生产国,2000年的生产能力达到270万吨,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31.3%。尤其是Celanese公司位于德州的Clear Lake的醋酸装置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醋酸生产装置。该公司利用1995年推出的AO法对其原生产装置进行了改造,使其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年。
( c' y' X4 X4 ?西欧地区2000年醋酸生产能力达到197万吨,占世界的22.9%。其中BP-Amoco公司是该地区最大的生产商,它于1996年推出Cativa工艺,采用新催化剂和新助剂,使生产成本下降了30%,装置投资也大大下降,在英国Hull地区的生产装置用此工艺改造后生产能力已达到67.5万吨/年。 ! w2 m: T& v5 F% a2 t0 a
# v3 E8 \& x1 ]" Z! u$ u; m日本目前醋酸生产能力为80万吨/年,其中协同醋酸(Kyodo Sakusan)是日本最大的生产商,生产能力达到42万吨/年。韩国三星/BP醋酸装置的生产能力为35万吨。亚洲是近几年新建醋酸生产装置最多的地区,美国Celanese公司在新加坡建设了50万吨/年的醋酸生产装置,BP公司在马来西亚也建设了50万吨/年醋酸装置,这些装置已于2000年左右投产,因此,亚洲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醋酸生产基地。Celanese公司关闭了其在德国和墨西哥两地约4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目前Celanese正在中国的南京计划建设50-60万吨/年醋酸生产装置。
* y1 w% I4 k$ m x" N! n, P4 r; `; s2 ^' h( X
目前世界醋酸的主要生产方法是甲醇羰基合成法(OXO法),约占世界醋酸生产能力的60%以上。此法是1960年由德国BASF公司首先建设了第一套高压法醋酸生产装置,由于设备要求高,原材料和动力消耗大,未能广泛推广。1968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在高压法基础上成功地开发了低压OXO工艺,并于1970年建成第一套13。5万吨/年生产装置。由于低压法的生产条件温和,收率高,成本低,因此很快被世界各地采用。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甲醇低压羰基合成法醋酸的主要生产装置如下表所示。 + S" U& J6 e* N7 b) l4 S& F0 e3 @
$ O& ~1 d5 k. T$ `# x- k( u
/ I$ Q1 y: y1 a% z. `
' @* w, g) t( Q; k% c" i' J世界主要甲醇羰基合成法醋酸生产装置情况(kt/a) 7 a+ B$ D( S& f6 i" y& H
1 Y' f# m1 p) Z# D
公司名称
! H# C1 r \8 m/ J地点
) y# @2 w ~ D8 s: a' o原设计能力
+ |" T- ^7 f, t6 R3 o建设时间
" [; Y- y p: g现生产能力 6 z5 U9 P a# w
Celanese * C4 D. z: V6 v5 o: Z
美国 ) W& m6 P0 b/ p9 o- G( x6 @0 h
272
$ z- A1 |( O9 D7 ]1 k1978
* W; u7 J! @1 y1 u1000 : o/ d4 \% B% R' s
BP-Hull 9 v% ?; {5 J/ N# d8 }1 {4 q, }$ P
英国
) q& D' R3 D0 e4 l; u150 4 x$ R" a G8 g$ V) t
1981
% t& A! Q8 Y6 b; I# j* B$ Y9 V: E4 L, E2 g7 Y
Celanese
4 U- A& J" i2 Y新加坡
% E' m8 l5 l+ H [, u! q% V500 : S+ ~% t' g$ q6 y0 l: C
2000 : m) E$ @4 a/ F- ?" p' X* p4 {* w. f
! e/ r5 }: d7 P0 M6 E! nUSI
8 G# K' w) K# `4 @! Y8 y) j1 a美国 3 l1 v F5 V5 n8 `
272
4 ^9 t2 F* C: w: A8 [1981
@1 T2 W! K( ?7 U1 I410
3 ]9 Y" U4 }* f+ j. uKyodo Sakusan
7 Y3 f+ _5 r( K日本
$ l ]; M" F6 R225 + Y+ n! k7 z c6 [! V. {
1981 ( R% u T; c$ r% D. p6 S
& ^* \5 A: b+ B' y: sBP-Patronas 马来西亚 500 2000 400 / M" P$ Y5 ^* v( B
Daicel Chemicals 2 x) P0 r) s# `- ]
日本
" v' i' k. C& }200
# q" s8 g3 x, n/ C5 k* @1980 ( j$ [3 p q4 y* }" x1 \
380 : D* Y0 f' S! ^- E7 _/ U0 q' l* W
Sterling Chemicals
1 w1 A" S% Q" J6 n) Q( ^1 S$ v% m美国 " f$ P. r: S' ~6 i
136 * `7 T: }, u n7 `/ e/ N3 _* k
1970
2 r q: ?# F/ Z1 J
5 D% O+ }+ v! f* {9 X3 N' QSamsung-BP ! m/ [5 W! T* P. Y; i
韩国
9 V3 U5 y- ?$ x. w1 O8 [) |: `2 D: k+ @/ I150
0 M2 L1 j" ]: }, c q1991 + Z! e a0 \5 B% \4 H8 G
350 * U+ k+ L8 e1 M
Rhone-Poulenc
% t: u5 ?& W7 ^) c: }) e0 Y法国
F3 G1 p+ w. T/ j& W5 p225 : `- m6 w: J! p- ?
1980 - Z5 l" H- r K. J4 n: y& f
300
2 j1 _; B0 H! }( ], F8 }Techmashimport
) v3 Y* e- T4 U; A9 ?% Q' W俄罗斯 $ o3 q0 F$ C9 W/ z) V8 Z
150
# ^' W! V) G0 D) Z1993 + {) m* n& Z$ h+ T# E5 ^
150
# c: \6 B: B% t7 k- I- aCPDC ) r+ H7 q+ t$ A6 N' s! \: X& k4 h
中国台湾
4 M8 {* y7 N3 g6 t80
" \, E+ o/ @3 [* R1984
# o' i! d7 X( E, }; G5 m! d$ H# h180
- ?. ~' j% _: a1 O" x2 T y, A" a川维-BP 9 T9 W/ F ~* d: }
中国四川
0 h" a! t8 F2 k: w6 J150 - V1 \8 c- R6 X. L# Z8 V7 A! v
1999
6 X# O$ K8 x- G- z4 B180 3 I t1 h- H3 l6 b9 u
上海吴泾 & J; Y9 {0 C2 j. \5 S2 B$ x4 w
中国上海
8 c0 R- Y, D" X& F- `& H100
& J S5 y2 \& O* F) g$ }6 G8 I1996
$ @ V. T5 z0 P6 _$ c2 C, a! y125
4 [0 C, F. W: p0 X江苏索普 中国镇江 100 1998 135
( [9 P3 S2 `3 A3 [GNVF 印度 50 1999 550
3 _" Z$ A& c9 }' Z0 AMSK
8 g) Q6 s- p. U南斯拉夫 # ^/ G; W1 W! q2 h
100
n( m: ~0 k/ ]- n7 g1983
5 ?- E0 Y$ D5 ^! c3 x& Y100
2 }: F. Z: I$ Q4 w
$ q) s D9 ~" M # Z, h- a+ K4 t2 A
& T9 q2 ~: X+ a. J# ]( y2 O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年来由于各生产厂对羰基化工艺和催化剂的不断研究开发,使很多生产装置的生产能力翻番,大部分生产装置的能力在35万吨/年以上,而且目前新建的生产装置的规模均在50万吨/年。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加速了世界醋酸生产厂商的竞争。装置的大型化已成必然,我国一部分醋酸生产企业必须尽快进行扩建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生产规模小、能耗高、生产成本高的装置必将在竞争中淘汰,这样才有可能适应世界醋酸工业发展的趋势。 1 t" F& _- a# h$ t
+ d' W& ^8 X6 {( H5 U; S; z. l! c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90多套醋酸生产装置(但真正生产的估计只有20-30套),2001年醋酸生产能力已达135万多吨,产量为97万吨。其中,甲醇羰基合成法生产能力 44万吨,占总生产能力的32.5%,主要生产厂有扬子江乙酰公司18万吨/年,上海吴泾化工公司12。5万吨/年,江苏索普集团13.5万吨/年;乙烯氧化法为49.8万吨,占总能力的37%,主要生产厂有扬子石化10万吨/年、吉化公司为21万吨/年,大庆石化总厂8万吨/年,上海石化公司4.5万吨/年,北京有机化工厂3.3万吨/年,兰化公司3.0万吨/年;乙醇氧化法38.7万吨/年,占总能力的28.7 %,生产厂五十余家,其中规模在1万吨以上的生产厂有 10多家,如上海试剂厂、南通醋酸化工厂等;乙炔氧化法3.5万吨/年,占总能力的1.8 %,有两套装置,它们是贵州有机化工厂2.5万吨/年,四川维尼纶厂1万吨/年。目前 甲醇羰基合成工艺装置的开工率接近100%;而乙醇-乙醛法生产成本较高,绝大部分装置处于停产状态。
" t, c2 \7 ^1 H, F2 H, S7 G, B. c8 K( W+ o! a; F& n& o
我国醋酸主要生产厂情况单位:万吨/年
5 R. h7 R: S2 u" S- [/ `% w- p9 ^5 t) q c
生产企业 - B9 ~8 G M2 J) {( k9 a, Q/ g
能力 6 B5 a" ?, G- A" [& g- t
% ?' j+ r$ x2 O+ z$ \% k吉化集团公司
5 x0 D h* f# u. q21
4 S9 V" b. t$ H0 ^ t7 P5 p3 |5 [- _% Y) v/ H1 ~) H
四川扬子公司有限公司
7 l5 ]& j1 Z* ^2 E( r8 O/ u3 V18
% d& \' W/ {+ M2 I, Z3 |: ?/ i1 x. }6 C$ E2 s. `
上海太平洋(集团)公司
; Y: m" l, N5 _$ X( X12.5 0 n' n) V: a6 J% ^" y7 I6 p
8 D& ~, C0 ^2 a1 `
江苏索普 3 ~1 d( u X2 A
13.5
) D( i# h; [, P/ R2 c0 V% g1 c' I- h: n# Y1 P U& l/ S! f
大庆石化公司 ( q1 R% s! e3 f7 |6 L( C. O
8.0
9 { c& f8 k+ K3 ]/ G1 {, l
: @5 ?6 B2 D/ |扬子石化公司 8 O9 s6 M w6 e
10.0 9 J$ l4 a: e7 @% @& K) z
! P0 n* l' x3 A& S" ?5 d( ~
上海石化总厂
' t+ a0 u7 d( C7 T7 D4.5
0 W3 z+ I6 A' s
, ? C3 y; x' h6 o0 x北京有机化工厂 $ A* d% Q* T* p' F0 w9 x Q* k
3.3
$ l) F Z0 L9 V: y& Z/ E2 t# M5 H4 v# B; p
上海试剂一厂
) j. A" I4 q0 u3 I+ X" O3.5 8 W i& P7 M% P0 j
: ~9 M# _ x2 h# T4 Z贵州有机化工厂
9 H3 m( _' P/ p( N! ^% _8 k2.5
' G3 L8 P3 O6 I; A6 \7 \8 R5 y8 J4 f D/ I. t
南通醋酸化工厂 - p; J' [9 _/ V4 Z4 M
1.5 ' a. ]9 ~5 G/ F, i0 M
) ^% Z5 g& Q. o
/ U. Z- y! s3 R7 E4 M- S7 r* r) F W; T; @2 Y& c
! U6 F! S; B4 N( J( B& B我国醋酸生产开始于1953年上海试剂一厂建成了第一套乙醇法醋酸生产装置,到七十年代中期,随着市场需要的增长和改革开放,我国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才使中国醋酸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先后建成了吉化、上海、四川、大庆、扬子等大型乙烯法和天然气乙炔法醋酸生产装置,生产能力和产量有了很大增长。九十年代,我国首套10万吨/年以甲醇为原料的羰基合成法装置于1996年8月在上海吴泾化工厂建成投产,随后江苏索普和扬子江乙酰公司两套甲醇羰基合成醋酸装置也相继建成投产,到2001年我国的醋酸生产能力达到135万吨/年。虽然我国醋酸工业近二十年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生产规模小,而且成本高,能耗大的工艺还有很大比例,无法与国外竞争。尤其在醋酸价格下落到3400-3600元/吨时,乙醇法的生产厂大多停产。实际上,目前国内有一定竞争力的生产装置,主要是乙烯法和羰基合成法,因为一批建厂早的乙烯法生产厂折旧基本已完,同时这几年经过不断改扩建,能力增长较大,另外羰基合成法虽然投资大,但生产规模较大,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因而尚有一点的竞争力。总的来说目前我国醋酸装置的国际竞争力还是比较低的,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进行调整。
$ d8 i: |0 `: W0 N F* [
1 O' s# C5 z7 z# Y! `国内市场需求还有很大潜力,醋酸及其下游衍生物的进口量逐年增长,预计这种趋势还将进一步扩大。 9 {- x+ w: a2 I( Q
# R' j1 [" _0 b. R0 O
有人认为国内醋酸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缺口不算大。目前国内醋酸的表观消费量为116万吨左右,其中进口量仅20万吨,只占国内消费量的17%。但他们没有很好分析近几年我国醋酸下游衍生物的进口量逐年增长。 0 Y$ o, V3 ], _4 W1 l
; t. b( B8 g% r! o如PTA的进口量从1995年的40万吨增长到2001年的311。66万吨,增长近8倍,2002年1-11月又进口396万吨,预计比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又如醋酸酯类1995年进口量为3.6万吨,而2001年进口量增长到9.5万吨;同样醋酸乙烯也由1.24万吨增长到6.66万吨等等,预计这种进口趋势还将继续。初步估算2001年中国醋酸当量消费量已达到155万吨,估计2002年的当量消费量达到175-180万吨,而国内供应量仅占60%。因此,我认为中国醋酸市场的潜力还很大,关键是要加快下游产品的发展。 4 z, i+ o2 i0 `; m) E/ x! C* E( S
" k t, L6 M& p* v7 N' Y
[" I3 j0 \, K* p) R( n
6 W* d2 x, W4 G) [; A* C% u" Q `近几年我国醋酸及其下游产品进口情况单位:万吨 0 S: h3 z: W: g) B
$ W* \6 e" p5 C/ z
( ]1 _7 C. G% b9 D- {
1995
4 r8 ^( r' ^7 h2 q. D4 u, N1996 ( {3 n: |- A9 ]) U) O
1997
; G7 L% w. w1 S1 j5 [1998 ; T( f# t8 _9 [
1999
5 ~: j+ `" g& u/ U- z& p* w2000 , D! } Z/ ~8 r2 S
2001
; t& D: f3 |" u: y. A! [2002.1-11
6 |: `0 o& G7 Z& k" ]
$ H4 V. ]; s2 @# R7 g醋酸 ( M, g, o6 _2 x
6.33
+ |( N2 L r% _8 G' P12.14
. i$ c- ^$ ]3 D9 R q9.0
3 a: ]: q" k4 W13.53
! g8 i( I; d9 n' e10.58
5 y9 Q# g! v/ n" i2 ^/ z& F10.36 / {; Z) w# d9 G) X; G6 [
19.92 $ S1 Z) v+ |1 I
30.8 1 r& W* f7 q7 v
. o4 C# L) m. ^! k) A, K8 Z: T醋酸丁酯
4 L9 R* w4 w5 l' M1.41
! i; y) T# [+ j: p" Y2.53
$ Z6 l8 ~' a& Y6 g A8 T) Q3.38
/ \( R+ Y. ? ]5 G- [4.02
Q, w, o- D. w8 W' ~# F8 ~4.95
! B, D- v0 m/ l" i$ a! I4.87
& E* o1 K$ v2 b% \9 q$ a4.24 $ L, H M1 x" G1 X
5.76
( ?* q. W+ m$ |" k9 R# `/ x& w3 y1 q* @% q4 p6 {
醋酸乙酯 8 O& `. Q, P2 H; v1 B h! n
2.19 ' Z( j y/ ]3 J9 L1 }$ L5 ]+ D( V& ~
3.47
2 U; P' d3 b/ u/ @6 |* Q1 v3.6 - q% H1 U0 u4 R8 t. @/ u2 Y
4.08
" Q! L5 l: e* T, s6.47
: ?' W* N. ?% V1 t- N4.41
* \3 n) q7 P% n5.35 + Y# d0 w u! o/ K
4.4
1 `0 j& V, J [4 N4 f) K H/ d+ g' V1 y5 v+ h' Z& V" H
醋酸酐 3 q) O( G: W5 b& \1 C* D9 T; e6 X
0.66
# C5 x8 `' Z! Z m# ?) K0.75
. {$ R. f0 y$ n' [+ p1.3
( p' ^7 w) n( h' f; g1 s1.79
4 w% d: v0 ? D7 w' b1 y1.8 6 @- F& q9 h1 o6 h
1.75 - P% l% E0 V. u* G. {
2.13
3 _0 x4 S. ]3 E- T; E. x3.38 " S5 a( c9 S6 \
/ ^% | a" I. \: Z, U对苯二甲酸
n3 k% T3 V3 a, z/ ^# j' V40.1
3 j% o3 T; |' A$ i3 W44.78 6 d' G" ], P5 @+ E3 B; ~
47.33 8 |7 i2 Z* `5 Z4 \! o; u
72.84
4 B5 b& d7 g' S5 I( }154.23
; z7 ?/ `" H X. \+ u# q250.53 * P1 H# _0 o) x; _ C/ R5 ]: h
311.66
& K* D o- S" U* D. k5 X396.0
& Y4 A$ w4 r! a' X/ o- `8 P g: u7 E6 V' F% o% p
醋酸乙烯
! O* \# {$ s: y6 F1.24 0 @% e0 U4 y* e4 L" O0 a# X
0.84 4 V1 q3 G) F, ?7 k) Z: f
1.19
( k, h1 r1 ^6 I5 B; D) P" F/ T/ Y4.21
0 W- m6 h( S W# |3.91
& \- P" k! o+ _3.82 / L1 x P- D# d: U1 ?
6.66
: X- X0 ]6 O* P/ l13.44 ! c& ]( `4 X# H3 Z
; k! ?* t: N, u7 |- cEVA共聚物 4 a, M. Y( P6 U* w0 V; E
6.54
- G; }7 ]/ L3 B9.79
2 I4 L s! o7 m8 }( O6 O5 a 5 u4 n# u3 e0 j: { |8 v' J* S0 k
4 o% j' O; s6 Z3 m1 s
8 z' g+ ]# ^- m: s$ N& n
21.97
" ^3 b) ^9 T* M7 z+ o. E1 v23.96
8 u3 @9 @& t0 |26.99 ' } U! L q7 j- y5 E
* p; w' W" a& }6 ~( H
. L5 |; X7 [ m* W b8 y" \- l9 ^: ?6 b4 [/ W$ z, ~
5 p" @) Q: x) z- T C+ o下面就醋酸的下游衍生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 k. G- w: P$ ]% j
% Y! ^; y. x$ [2 Q* VPTA 仍将是醋酸的主要消费者。从目前我国的情况看,PTA 的缺口 / s0 L& r7 N( S ?* l# j) L+ |
( L% l, t9 [* w, R
相当大。2000年中国聚酯需要PTA 460万吨,而2000年中国PTA的产量为190万吨,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41%,另外59%靠进口,2000年中国进口PTA约250.5万吨;2001年PTA产量219.9万吨,进口为311.66万吨;2002年PTA产量估计在230-240万吨,PTA的进口量将超过400万吨,国内产量仅能满足需求的40%左右。目前国内PTA 装置能力为325万吨/年,远不能满足国内纺织工业的需要。2000年中国纺织品的出口额达520.8亿美元,占世界贸易额的13%,近两年增长更大。目前中国的PET生产能力已达594万吨,需PTA 516万吨,加上这几年每年进口PET量也很大,还有非纤维用,估计需PTA600-650万吨。据纺织协会预测,2005年PET的需求量将达到930-990万吨(其中纤维用为850-900万吨,我个人估计非纤维用将超过120万吨),届时需PTA 800-860万吨。为满足需要,十五期间国家已安排了一大批改扩建项目,同时国外有6家公司有意在中国建PTA工厂。预计在2002-2005年期间,共有大约10个PTA在建或拟建项目总计约434万吨左右的新生产能力可能相继完工,2005年以后还有4个待建项目共215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可能形成。其中包括杨子、仪征、天津、洛阳等的改扩建,还有一批合资和独资项目如浙江宁波和绍兴、上海石化、辽阳化纤、上海远东纺织、珠海及厦门等,这些项目有一部分将在2004-2005年建成,预计到2005年中国PTA 的生产能力有可能达到700万吨/年左右,但仍难满足国内需求。因此,在中国,PTA仍将是醋酸的主要消费者,到2005年,其醋酸的消费量将比2001年翻一番以上。
) c2 ]6 p- t# R w: S# h
4 V. P @* }# m+ [! `" Y# a: C(2)醋酸乙烯也将是今后有发展的醋酸下游衍生物。2001年世界VAC总产能可达485万吨/年,醋酸乙烯的产量约440万吨。总需求量约为420万吨/年,VAC供需基本平衡。 国外醋酸乙烯的消费结构大致为:用于生产聚醋酸乙烯占60%,生产聚乙烯醇占20%,醋酸乙烯-乙烯共聚物占8.5%,其他消费领域占ll.5%。
$ O) A2 a9 ?; h8 r; l3 @* pVAC在工业区上有广泛的应用。美国和西欧等国VAC 70%以上用于制造醋酸乙烯和醋酸乙烯共聚物胶乳,进一步用作水基漆、纸张涂布、胶粘剂等。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的VAC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醇,并进一步制成维尼龙纤维和供其他用。 ! Z5 a. \. ]9 Q' i) m7 X9 m
我国60年代由北京有机化工厂引进日本技术开始生产VAC,到八十年代已建成15套万吨级的生产装置,原设计能力为44.4万吨/年,当时为解决穿衣问题,所以VAC均为维纶纤维配套。现在我国有醋酸乙烯生产厂14家,其中上海和北京以乙烯为原料,其他均采用乙炔为原料生产。近几年很多厂经过技改后,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如四川维尼纶厂生产能力达12万吨/年,上海石化公司维尼纶厂、北京有机化工厂、湖南维尼纶厂、广西维尼纶厂、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的生产能力在4~6万吨/年之间。目前国内的生产能力已达55万吨/年,占世界生产能力的11.3%,产量约为45万多吨。 2 e3 a" J' t! D1 N) X
* g0 }' d5 z( a" ~3 O& j我国VAC主要用来生产聚乙烯醇及维尼纶纤维。80年代以后,化纤产品严重滞销,维纶用量也逐年下降,到2001年维纶产量仅5万吨,其消费比例已下降到30%以下。我国聚乙烯醇目前用于胶粘剂、涂料、纺织浆料及聚乙烯醇缩丁醛的量正逐年上升,估计2001年用量已达20万吨以上。
9 b3 Y G- u$ K3 `# Q9 j; e/ h0 i
5 ]9 y8 R6 j6 |, v- B- ~& c2 P我国聚醋酸乙烯乳液(PVAC)用于胶粘剂、涂料和建筑、织物加工、印刷%、卷烟等方面。预计我国PVAC在纸和织物加工、涂料和建筑方面还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0 T7 g1 I$ m5 |/ g% S: g. ~$ P/ e! b
我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VAE)发展较晚,生产厂较少。目前VAE主要用于地毯行业,其他在建筑行业VAE主要用于胶粘剂,水泥沙浆改性剂,屋顶防水层及内外墙涂料。EVA共聚物目前国内产量不大,主要依赖进口。这几年的进口量增长较快,2001年已达到24万吨,预计今后还将进一步增长。 ( j/ {3 f' {; {: @" e; d% F
" X f6 V4 \! w( p* T/ `$ r
为满足国内需求,2001年进口醋酸乙烯6.66万吨,2002年1-11月进口量已达13.44万吨,估计全年将达15万吨、加上进口EVA共聚物,目前我国醋酸乙烯的当量消费量约为65-70万吨。 7 {" K2 M! b* a& T: g8 B
+ P/ e0 M: \7 q! y2 P$ ~/ |* }
随着我国VAC用途的不断开发,目前VAC已成为有发展前途的热点产品之一。近几年国外和台湾的一些VAC生产厂商有意在中国建设大型的以乙烯为原料的生产装置,国内有的大醋酸生产厂也将加快发展醋酸乙烯。初步预计到2005年中国醋酸乙烯的需求量将达到85-90万吨,因此,醋酸乙烯应加快发展,其醋酸的需求量将会有较大的增长。
& @9 o& P* r* a7 B/ @3 W+ h, R3 y) S& Z# Z5 M
(3)醋酐。目前世界醋酐生产能力约为230万吨/年,采用醋酸甲醇羰基合成法工艺的有6套,合计生产能力为105万吨/年,约占45%;采用醋酸裂解工艺的装置有20多套,合计能力为117万吨/年,约占50%;采用乙醛氧化法的装置能力仅占5%。 % o+ M( x7 V8 s4 u$ o
( c& l; e7 ^# i$ L目前醋酐主要生产厂商有美国的伊斯曼化学公司、赫司特一塞拉尼斯公司;英国BP公司、科托兹纤维公司;德国的赫司特公司;法国的罗纳普朗特公司;塞拉尼斯墨西哥分公司和加拿大分公司;俄罗斯国家联合企业;日本的大赛璐公司、帝人公司和合成化学公司等。
5 p( |5 U7 e/ H( w" k* v, |. y5 r美国伊斯曼化学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醋酐生产厂家,其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总能力的36%。 " Y- m( V: \6 N U0 z
世界上醋酐的主要用途是生产醋酸纤维素。美国醋酸纤维素消耗的醋酐约占醋酐总消费量的87%。
; ?3 c$ H$ n5 w& w( s
1 G! Z2 X/ Q% D4 S( `) R3 n" C我国目前醋酐的生产能力约17万吨,其中吉化公司最大,共11万吨,其他装置规模均很小,一般在5000吨/年以下,无竞争能力。2001年产量仅5.5万吨,为满足国内需要2001年进口醋酐2.13万吨。 2001年我国醋 9 [# U+ w8 t' k, H; a% ~$ ]
1 v; J0 t5 H/ X酐表观消费量为7.6万吨,主要用于医药、染料、香料和农药行业,只有一小部分用于生产三醋酸纤维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香烟生产和消费大国,而用于生产香烟过滤嘴的二醋酸纤维仍主要依赖进口。中国醋酐在烟用纤维方面的市场潜力很大。中国又是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大国,醋酸纤维的用量也很大。因此,我认为中国醋酐将会有较大的发展,一是醋酸纤维要发展,二是医药工业用量也将增长,因为解热药的出口量也在不断增长。但今后重点应发展醋酸裂解法工艺和先进的羰基合成醋酸一醋酐联产装置,同时新建装置的规模应在5万吨以上。 5 _; Q" I0 j# G" Z, i/ e! A% s
& m4 U. g1 {" C- }
(4)醋酸酯类。根据国际清洁空气条例规定,2003年前大多数涂料中停止使用高层空气污染溶剂,因此醋酸乙酯可选择作为替代溶剂,估计需求量会有较大的增长,如近年来美国颁布了严格的VOC法规,限制甲乙酮在溶剂方面的用量,很多用户转而使用醋酸乙酯,致使需求产生缺口,近几年新建和扩建装置较多。 ) E2 T; D6 Q, u- ^2 \
: I- Y1 t5 i u) {目前世界的主要生产厂有英国BP—Amoco公司在英国 Hull的世界最大的生产装置,能力为22万吨/年,其次是日本昭和电工公司为15万吨/年,其他还有美国伊斯曼化学公司能力为6.1万吨/年、赫斯特-赛仑尼斯公司为6.0万吨/年、Solutia公司(原孟山都公司)为2.6万吨/年;意大利埃尼化学/BP 6万吨;西班牙 6万吨;日本千叶醋酸乙酯公司4.7万吨/年、协和油化公司为4.0万吨/年;韩国有两家均为7.5万吨;新加坡6万吨等。目前全球醋酸乙酯生产能力估计为130万吨/年,其消费量约120万吨,醋酸丁酯的消费量约85万吨。 0 N$ R: s$ J6 W3 I
0 T" H Z& o6 g8 u
亚洲是世界醋酸乙酯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近年来BP—Amoco公司、日本昭和电工公司正在印尼建厂,同时BP—Amoco公司还准备在上海漕泾建设15万吨/年大型醋酸乙酯生产装置。届时东亚地区将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生产地。
/ h; v) p3 B. r2 q8 o0 S' K
6 ~8 A8 ^6 K9 A4 Y q' l我国醋酸酯类生产企业有30多家,2001年生产能力已达28.5万吨/年,除金沂蒙集团的5万吨/年醋酸乙酯装置和川维-BP个8万吨/年醋酸酯类外,还有6家生产规模在1万吨以上,其他的生产规模很小,前几年产 / K- o1 Z5 D9 ~4 C- o' g7 r H, Z1 R; h
8 M/ l; x4 {% `, z9 R& p- E1 S量一直在5-6万吨左右,2001年由于新建装置的投产,产量有较大的提高,但仍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为满足国内需求,近年来进口量有所增长,醋酸乙酯从1995年的2.2万吨增长到2001年的5.5万吨(2002年1-11进口量4.4万吨)。醋酸丁酯的进口量也从1995年的1.41万吨增长到2001年的4.24万吨(2002年1-11进口量5.76万吨)。我国醋酸乙酯主要用作溶剂。用于黏合剂、涂料、医药、油墨等方面,2001年国内醋酸乙酯的消费量大约19-20万吨,有人预计2006年的需求量将达到31万吨。因此,其醋酸的消费量将会有较大的增长。 & |2 \0 _6 {, u i {7 n
1 m1 S1 c. v1 X
根据以上分析,我对中国醋酸工业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但是,目前装置小而散和生产工艺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必须改变。目前世界上低压甲醇羰基合成法已占总生产能力的70%以上,而我国醋酸的生产还是乙烯法、乙醇法、羰基化法“三分天下”,这已经不能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因此,加快发展低压甲醇羰基合成法工艺是当务之急,首先,对现有的3家企业进行改扩建,使其生产能力至少达到20万吨-30万吨以上。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再新建1-2套30-50万吨的生产装置,使我国低压甲醇羰基合成工艺的比例至少提高到60%,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醋酸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才也可能满足国内醋酸及其下游衍生物市场发展的需要。 |
|